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清遠版

日前,迷你倉廣東省經信委公佈2013-2014年廣東省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名單,在73家入選名單中,竟無一家清遠製造企業。零入選的尷尬現實,折射出清遠製造企業對電子商務這類全新商業模式"謹小慎微"的觀望態度。廣東省網商協會副秘書長齊憲威表示,製造企業決定是否"上網觸電",確實需要謹慎,但謹慎並不代表不慌不忙。"一旦在電商競爭中失敗,意味著本土製造企業很可能會淪為外地電商的生產基地和供貨商,乃至喪失市場定價權和品牌影響力。"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自2008年以來,清遠製造業的確逐步試水"觸電",無奈5年來仍未擺脫名落孫山的境地。相比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清遠製造企業"觸電"範圍和水平仍顯得過於"寒磣"。加快清遠製造企業"觸電"步伐,業已成為地方政府和企業不得不破解的難題。策劃 程君採寫 南方日報記者 劉秋宜"跛著腳"走路的清遠電商2011年,阿里研究中心發佈了廣東省零售網商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清遠電子商務發展規模指數和普及指數分別為第18位和第20位,而發展指數更是跌到了倒數第一。不過,清遠電商發展潛力仍不可限量,增長趨勢指數為45.97,排名全省第8。電商蓄勢待發的商機,早已為清遠本土運營公司所感知。今年,清遠本土3家網上交易平台已通過調試階段,正式進入運營狀態。對於清遠電商產業來講,這是一大利好,可現狀卻差強人意:委托電商服務機構托管的多是農副產品公司,作為地方經濟發展支柱的製造業仍未撬動。在業內人士看來,"跛著腳"走路的清遠電商產業,可能會走向畸形發展。清遠旅遊業的觸電之舉就是一個佐證。據瞭解,清遠大部分旅遊公司已經實現網絡營銷,並逐漸成為主要營銷渠道。清遠職業技術學院一位專家曾撰文表示,旅遊業要加快自身電子商務化的規模,發揮整體優勢,實現規模效應和收益遞增。由於對電商托管服務機構的不信任,部分大企業更傾向于自己搭建網絡營銷平台。尤其歷經金融危機後,過去相對輕鬆的接外單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做品牌、轉內銷成為許多製造企業的最新選擇。而相對於開店、打廣告、招加盟商的傳統內銷模式,電子商務成為製造企業轉內銷門檻更低的"捷徑"。事實上,更多的製造企業既沒委托電商托管服務機構,也未主動搭建電商銷售平台,仍對傳統銷售渠道"從一而終"。清遠製造企業如何邁大"觸電"步子,仍是一個未知的命題。三塊短板尚需補齊近兩年,廣東省組織的"廣貨網上行"最初被業內人士看作是清遠電子商務發展的第一縷春風。可事實並非如此,製造企業的積極性遠未調動起來。這也正是清遠線上交易額度低於其他粵東西北地級市的重要原因。傳統企業"觸電"可以節省銷售成本,也可使消費者免去了奔波之苦,可謂一舉多得,可清遠"觸電率"遠低於預期目標。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製造業提高"觸電率",要補齊三塊短板。在採訪中,廣東省網商協會副秘書長齊憲威反複強調企業一把手經商思維的重要性。"企業一把手要將工廠思維轉化為電商思維。"齊憲威表示,在清遠現有的企業管理體制下,大企業多是家族式企業,一把手的意見基本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以清遠某家企業為例,該家族式企業擁有不錯的電商團隊,但每一個產品的退貨流程都要總經理簽字才能通過,這一繁冗的內部管理流程極大地破壞了電商買家的用戶體驗。清遠市經信局行業管理科科長溫記全認文件倉,製造企業有著強大的產品製造能力,但是在營銷能力、服務能力、品牌運營、互聯網技巧方面往往出現短板,而且難以在短時間內補齊。這也被齊憲威認為是清遠製造企業"觸電率"過低的根本原因。其次,缺乏專業的電商隊伍,越來越成為清遠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溫記全分析,不管是自行組建還是借助服務商,企業與電商團隊的磨合都需要時間,許多製造企業都在團隊建設問題上吃過虧。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清遠本土部分電子交易平台存在諸多問題,完全不能達到上線的要求。製造企業做電商首先要打破原來僵化的工作流程和缺乏變通的思維方式。此外,作為粵北山區,清遠也有著鮮明的物流缺陷。據瞭解,清遠物流起步價10元,廣州僅需6元,物流成本偏高日益為客戶所詬病。而生產大宗貨物的製造企業對節約物流成本的要求更加嚴苛。"物流配套還不完善,清遠製造企業很難真正上網觸電。""觸電"並非簡單的線上銷售清遠的水泥、陶瓷、金屬等行業在廣東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席位,但是製造業"觸電"水準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助推清遠製造業發展升級,已經被清遠市政府提上議程。今年4月,清遠出台《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提出要引進企業網購總部、後台服務中心和結算中心落戶清遠,並培育和引進1-2家國家或省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發展,認定一批市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助力清遠電商產業發展。此外,還將在源潭設立大宗物流產業園區,優化物流節點布局,規劃建設一批符合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中心。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也開始了有益的嘗試。清遠新鴻厚制衣廠嘗到了金融危機的苦頭後,開始尋找新的銷售渠道。歷經幾年的市場調查後,新鴻厚制衣牽手清遠尚正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網上商城。據不完全統計,新鴻厚制衣一年內毛利潤增加了50%以上。在拓展國內市場的征途上,新鴻厚利用電子商務,國內訂單大增,彌補了以往零售的空白,實現了B2B(訂單為主)、B2C(零售為主)"兩條腿"走路。可惜的是,像新鴻制衣主動"觸電"的製造企業在清遠可謂是鳳毛麟角。當然,新鴻制衣也並非沒有苦惱,"觸電"後的線上銷售對線下的實體店銷售的衝擊有多大,是其不得不思考的難題。企業"上網"該怎麼做?■專家說法在齊憲威看來,不能將"觸電"簡單地定義為線上銷售,它折射出一家企業是否會積極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洪流。齊憲威介紹,不少企業盲目東施效顰,沒有經過市場調查就鋪天蓋地生產貨物,甚至到時間內砸出爆款,最終極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乃至企業倒閉。齊憲威建議,製造企業是否要"觸電",確實需要"謹慎",但"謹慎"並不代表"不慌不忙"。齊憲威認為,製造企業確實需要求穩,可是如果"觸電"時機一過,而網上品牌卻深得消費者信賴,製造企業想要再另辟一番電商天地,"成功率微乎其微"。齊憲威表示,製造企業一旦在電商競爭中失敗,意味著本土製造企業很可能會淪為外地電商的生產基地和供貨商,乃至喪失市場定價權和品牌影響力。"摸著石頭過河",是齊憲威開出的一劑"藥方"。齊憲威建議,清遠製造企業要逐步試水"觸電",一旦發覺自身具備進入"深水區"的條件,則可擴大電商銷售,進而贏取新一輪的發展先機。圖片說明:傳統企業"觸電"可以節省銷售成本,也使消費者免去了奔波之苦,可謂一舉多得。 南方日報記者 王良玨 攝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