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中國外企步入裁員時代

2013年年末的北京,儲存雪遲遲未下,52歲的汪傑(化名)倍感寒冷。兩周前,他所在的這家全球知名跨國通信設備公司公佈了在中國的裁員名單,市場、銷售、服務部門"優先"裁撤,汪傑榜上有名。如今,將中國員工裁掉的跨國公司並不少見。一些公司會一下裁掉整個部門,或者每周裁掉一小批員工,以儘量減少負面的公�影響。雖然他們中有不少是最佳僱主的典範,也曾給他們的中國員工強烈的歸屬感。與汪傑所在企業同行業的摩托羅拉2012年在華裁員人數超過700人;諾基亞計劃在2013年年底前裁員約1萬人,重組費用約為10億歐元。之前的兩年,諾基亞裁員總數已達到4萬人,接近諾基亞員工總人數的一半。今年6月,IBM開始全球範圍內的裁員,數量為6000-8000人,IBM中國公司尤其硬件部門也被波及。一位中國惠普公司的員工在2013年11月18日被單獨約談之後,"在短短的20分鐘內,對這名在外企工作多年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根據惠普近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2012年,惠普共裁減1.78萬名員工,完成了該公司裁員目標的一半以上。惠普在2014年年底前共將裁減2.9萬名員工。由於技術的門檻正在降低,離開跨國公司而"繼續成功"的故事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多。以IBM一個資深銷售的離職經歷為例,過去他當銷售主管,穿著西裝,出入五星級酒店,什麼時候都從從容容,對他而言,"背後站著的是IBM,搞不定客戶,一個電話,老外服務支持專家飛過來上門跟客戶溝通。公司資源太豐富了。""離開了平台,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他說。沒有人否認,跨國公司在技術和服務領域,尤其是底層技術層面比中國企業先進至少10年,而且短期內,這種優勢沒有任何被趕迷你倉的跡象。但跨國公司留給中國員工的"靈活可控性太少",一位在摩托羅拉裁員後,加盟到聯想BYOD解決方案部門,年薪70萬的中層管理人員,不久前剛剛被解聘。理由是,"原來的投資和規劃,都是總部設計好的,他無法獨立完成從立項到預算、到執行的整個過程。離開了他的那些資源,他就什麼都不是。"事實上,跨國公司已經告別了技術革命的第一次巔峰,即便在一些技術門檻很高的行業,跨國公司也不得不放低身段,與中國公司競爭。而從目前情況看,跨國公司似乎正告別第二次人才巔峰。與大規模的投入相比,在中國經歷了近幾年的擴張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增長目標已經達到了"驚人的高度"。許多正在試圖重新規劃職業發展道路的年輕IT"精英"認為,繼續尋找在跨國公司的上升空間,而非在民營或央企尋找發展機會,純屬執迷不悟。而更多人認為 ,他們留在現在的公司僅僅是因為他們目前沒有其他選擇。一個來自聯想的調查顯示,對90後的新人來說,外企不再是就業的好選擇。當微軟的工資比聯想高出30%~40%,只要給員工足夠的"發展前景和想象空間",他們仍然選擇去聯想。更多被裁的外企人員開始頻繁接觸獵頭,或讓朋友推薦工作。他們中的技術人員境遇相對樂觀,他們在尋找兼職工程師的工作,不定期地在一些小企業承接外包項目,不用坐班,能每天接孩子放學。生活閑散而收入不錯。但更多的人尤其是40 歲以上的員工,因為缺乏對全局戰略和規範方面的技能,很難找到滿意的職位。與此同時,隨著政府對外企的額外優惠政策的減少,一些跨國公司更為熱情地傾向于在中國二三線城市開展投資,比如IBM在寧波,SAP在南京開研發中心,一線城市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摘自12月23日《經濟觀察報》作者沈建緣)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