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創新驅動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作為國民經濟中最靈活、最具發展潛力的實體,迷你倉庫中小企業在國計民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長期以來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諸多瓶頸與挑戰,那麼如何靠創新驅動提升中小企業的發展競爭力?日前,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兼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長、國際中小企業聯合會(ICSB)高級副主席吳曉波博士就此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專訪。新時期的創新、創業  《中國經營報》: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從高速發展到中速發展的時期,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也面臨著很重要的任務。你怎麼看待當下宏觀經濟環境和走勢?這會給企業生存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吳曉波:從宏觀方面看,中國經濟經歷過前30年的高速增長,現在已到了整體經濟發展速度過拐點的新時期。過拐點意味著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有節制的增長。整體經濟過了拐點就預示著企業的生存環境和其自身的生產方式要發生質變。這個變化中一個很典型的現象就是從短缺經濟下的粗放型要素驅動增長,轉入到以創新密集、精細化管理、資源集聚整合、企業兼並重組為主基調的新階段。未來5至10年,企業兼併收購重組將進入高潮。而在此階段,另一個很重要的新現象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全球科技創新環境的革命性變化。信息技術的網絡化創新革命所帶來的企業價值創造和分佈式經濟發展方式所帶來的質變,即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其實質是互聯網智慧平台與能源系統、製造系統的全面對接。中國正處在雙重環境的挑戰與機遇之中:一重環境是中國自身經濟發展過拐點;另一個是全球互聯網經濟環境。它標誌著企業競爭力基礎的支柱或生態系統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  與此相應,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經濟系統越來越從集中式向分佈式體系發展。那些平台型的、能"聚沙成塔"的企業會在更短時間內成為大企業,而更重要的意義是它在"聚沙成塔"過程中造就了成千上萬的微小企業,這是過去沒有的現象。最近蓬勃興起的各類"微業務"就意味著�多"微企業"的迅速崛起。成千上萬網商的興起,阿里巴巴餘額寶短短20天可以有260萬用戶,諸如此類現象都標誌著新的創新驅動下小微企業的崛起。顯然,架在互聯網平台上的創新驅動創業型小微企業正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創新、創業的方向上也能看到一些新的端倪,中國在下一輪發展中,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高潮,就是城鎮化建設。這將是建立在信息化、智慧化平台上的新型城鎮化,它將催生更多的基於全球智慧即插即用的創新型小微企業。另外,中國在今後10年的發展中,預計將有5億至6億人口會成為中產階級,老齡化進程亦會加快。這意味著在文化、教育、健康、保障等領域會有更大的創新發展空間,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一個結構性的轉變。政府要推動要素的重組,企業要加強創新驅動的內功  《中國經營報》:中國的整個經濟要轉型,要調結構,江浙一帶的企業一貫是領風氣之先的,現在是否已經出現了轉型升級的趨勢?哪些方面已經顯現?你怎麼看企業的難題和困境?對地方政府有何建議?  吳曉波:我認為,江浙一帶新的產業鏈分化和重組的浪潮正在迅速地崛起,像過去的大金融格局可能會被顛覆,未來越來越多的是"小的"甚至是"微的",比如微信貸、微支付會是一種新力量的崛起。用新的模式來整合產業的企業會崛起得很快,而資產比較輕的公司能夠牢牢地抓住產業鏈中幾個重要的環節,並整合打通。浙江走在前面的優秀企業所呈現的轉型升級趨勢是很明顯的,比如製造業的服務化。另外,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興起。如阿里巴巴和淘寶網所做的融資,他們已經給中小企業融了很多正規銀行所無法融的錢了。  關於目前企業遇到的難題和困境,我覺得有些企業表面上看是融資難,但實際上就是它的競爭力或者是它的供應鏈的整體有效性所面臨的挑戰。我們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競爭力、它的市場的有效性是體現在對外貿易上,靠海外市場供貨求生存。它們基於勞動力密集的出口競爭力本身就很脆弱,特別是加上匯率的變動,還有歐美海外經濟體本身經濟的下滑,還有一些來自于海外市場對中國崛起的警惕帶來的雙反越來越多等,這對中國企業肯定是種挑戰。關鍵是我們如何來解決它的發展之道。比如說內需市場的發展,這是很重要的出路。另外一個就是要加強創新驅動的內功,把你的競爭力支柱從廉價勞動力轉移到儲存利用互聯網相關的新產業生態體系裡面來。由此,中小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中全球智慧即插即用的特點,大大加快從模仿轉到創新的步伐。  與此相應,地方政府應該看到下一輪發展所需要的新要素。如支持互聯網經濟的各類平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其中一個重中之重就是新型應用型人才隊伍的建設。如浙江50億元以上交易額的產業集群有300多個,它們的轉型升級太需要應用型專業人才了,窩在大城市裡大學城里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全脫離了這些集群企業的龐大需要。我的建議就是要建集群大學、集群技術學院。其次,地方政府應該通過改革來拆除�多阻礙要素重組兼併的藩籬。此外,對於陷入"互保"等問題的困境企業,政府要改變簡單的、片面的、低水平的直接挽救方式,應該更多地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第三方機構的作用來協商解決這類問題,而不是簡單地用法律或行政的剛性手段,由此避免企業的互保惡性循環。要首先把陷入互保危機中的優秀企業拯救出來,把壞湯的老鼠屎先揀出去。企業家不僅要學習,還要"忘卻學習"  《中國經營報》:近年來,溫州民營企業老闆接二連三地"跳樓",引發了關於國內商業環境的討論和反思。據悉,浙大管理學院在京曾發佈《中國企業健康指數報告》,可見中國企業的現狀。這個研究成果對於引領中國民營企業未來發展有什麼指導意義?  吳曉波:關於《中國企業健康指數報告》,從我們的"企業家精神、企業行為、企業環境"三層次測評來看,目前企業環境指數表現最差。說明中國民企下一輪發展中,體制機制的改革會變得非常重要而急迫。民營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並不只是由政府行為所造成。其實很典型的一個原因亦是企業自身在扭曲的環境下做了很多扭曲的事情,最後害了自己。有些企業通過扭曲的行為在環境中似乎撈到一些便宜,但這個便宜最後還是害了他,因為這個環境會變得越來越惡劣。這個健康指數報告內容很豐富,它通過簡潔而系統的分析,對政策的設計,包括企業制度、經營方式的轉變,指出了下一步改進的方向。這對於引領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政府如何改進它的工作績效,包括環境如何更加可持續健康發展都會有借鑒的意義。  《中國經營報》:我們注意到你長期從事競爭力研究,目前還兼任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中心的主任。在你看來,如何提升中小企業的發展競爭力?  吳曉波:企業持續競爭力說到底就在於創新。現在企業創新與以前不一樣。過去創新體現在市場、產品等方面,今天更多地體現在商業模式、服務、戰略等方面的創新。在這個轉變提升的過程中,我想企業家不僅是學習,有時也要"忘卻學習"。過去學習中形成的核心能力是有路徑依賴的,會形成慣性。當環境發生大變化,特別是質變時,這種慣性會開始抗拒。此時就要忘卻不足以支撐現在和未來發展的、以前的成功經驗,重新學習。  忘卻有時也是痛苦的,要自我否定,否定過去成功的做法而尋求一種新做法。但企業家不得不做,也必須做這樣的事。這在從製造轉向"製造+服務"的更新和提升中表現得尤其普遍。比如杭州的"聚光科技",2002年成立時是一家做環保檢測設備的民營企業。後來聚光科技由專業提供環保檢測設備,上升到環保解決方案,盈利水平也提高了,這就是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績效。企業需要持續創新自身價值創造模式,才能提升競爭力。  那麼大量的中小企業該怎麼做?目前來看最基本的一個態勢就是轉向網絡化,通過網絡化平台將它們更好地聚焦于一個細分的專業化市場。中小企業在細分的專業化市場的成功依賴于跟其他互補者的一種網絡關係。比如在浙江蒼南,全世界大部分徽章都是那裡做的。它的成功就依賴于做每道工序的家庭作坊或小企業的配合。怎樣配合?這就是一種網絡關係問題。這種網絡關係現在由於有了信息系統的支撐,效率又有更大提升。很多企業家跟他的客戶、供應商間的聯繫互動,就是通過QQ、微信這樣的平台。所以新的信息技術的運用,是非常大的一種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提升的力量。但企業家不要只把它簡單地看做一種工具,它還會改變你的經營模式。可以相信,隨著互聯網相關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中小企業運用資源的邊界正在迅速拓展,整合利用全球的優質資源已經不是跨國大企業的專利,中小企業發揮其靈活性的深度和廣度都在發生極大的變化,運用全球智慧于創新的能力正在得到極大的提升。新蒲崗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