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下游的民營實體書店開不下去,上游的批發商日子也不好過 網店養著實體店,書商求變等回歸

晨報記者 徐寧品讀文廟·出路時間臨近中午,存倉文廟書刊交易市場幾乎看不到一個顧客。有些店鋪已經關閉,大多數書店老闆都在安靜地做著整理工作。推車的工人會和老闆討價還價,抱怨老闆小氣,只聽老闆聲高八度:"老闆不摳怎麼賺錢?老闆沒有一個大方的。"這裡成立于1993年,古樸的清末風格建築被分割成一個個格子間。雖然書市很小,但裡面幾乎什麼樣的書都有,從中小學教科書,到歷史評論,閑賦雜談,烹飪廚藝,再到養身之道,人文地理,收藏鑒寶,言情小說……這裡是二級批發市場,它主要是從一級渠道(出版社)拿書,再向實體書店供書,也有部分零售和網絡銷售。就批發而言,這裡經歷過最輝煌的時候,但如今下游的民營實體書店開不下去,上游的批發商日子也不好過。文廟書刊交易市場的規模、人氣較過往都明顯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它將要從市中心搬遷到大寧路的新址,更讓外界篤定地認為這是受電子商務的衝擊所致。業主王寧(化名)正擺弄著手機,流火七月,別家都在為月底的整體搬遷緊張地整理著店鋪,他反而顯得悠哉。任憑面前小電扇的電機"抽搐",石英鐘的跳秒聲吵人,他拿著手機嵬然不動。王寧操著一口河南普通話說,"沒椅子,就坐書上吧,來來來。"他依然機不離手。生意冷清他急不急?從他的狀態上一點都看不出。自稱不喜歡看書的他,從沒想過有一天書會消亡。小趙是一家民營實體書店的採購,對口的恰好是文廟書刊交易市場,其中就有王寧家。他從業18年沒換過地方,對供職單位可謂"真愛"。小趙說,以前去文廟見王寧他們的次數比見父母還多。他在有空調的辦公室里穿得簡單乾淨,不像王寧在太陽底下總是濕答答的。但是他的內心卻沒有王寧淡定,講話有點著急,一開口就愛拍桌子——幾乎從頭拍到尾。現實如此,從二級批發市場到民營實體書店,無一不是承受著網絡低價和惡性競爭的衝擊,也無一不是頂著高昂房租和經營不善的壓力。我們看到的是這個行業的式微,卻沒有發現他們也在求變:王寧在變,小趙在變,文廟書刊交易市場也在變。誠如蔡康永所言:"瘦子有瘦子的宿命,胖子有胖子的宿命。瘦子就算餓到皺起了眉頭,也仍然被當成是憂鬱;胖子就算憂鬱到皺起了眉頭,也仍然被當成是餓了。"文廟批發商不急:網上開店一本書只賺一兩塊,書市不好也不捨棄曾經賣地圖賺到兩套房王寧是1999年到文廟的,他說那時候是招商招進來的,"現在又讓我們走了"。1994年,王寧的父母從河南來到上海,"我母親有次到火車站看別人手里都拿著地圖,她就決定做這個了,從武寧路測繪院拿地圖,二三毛批發,五毛一張發,老阿姨們一天能賣三百張。後來,母親把我和我老婆叫來上海,一開始每天進幾百張,然後是幾萬張,最後拿幾十萬張。普陀區的兩套房子就是靠賣地圖和以前在河南的積蓄買的,那時候房子也便宜,普陀區1996年2800元一平方米。"1999年,王寧想發展自己的事業,於是就在文廟租了兩個店面,依舊是賣地圖,同時還經營旅行書籍,但凡是跟旅行搭邊的他也進,最終定型為今天的模樣。來滬15年,王寧依舊聽不懂上海話,他說他老婆上海話說得好,"我就能聽懂她一句上海話,你猜猜是哪句?"他樂了,"你還愛我麼……"1999年之後的5年裡,王寧說生意很好做,"我早上8點開店,下午3點關門。最忙的時候外面基本都是排隊付錢的。批發、零售那時都有,批發從早上8點到11點,雜誌圖書進走之後,基本就開始零售了。那時從文廟批出去的圖書占了全市市面上的大部分。最好的時候一天一萬。你想,東方書報亭的雜誌都是從我對面這家走出去的。我賣吃喝玩樂的書,整個市場就咱們家品種最多,現在不一樣了。還有一兩年經濟不好,吃喝玩樂的人沒了,我們就進了一點社科文藝的。"天貓成最後的"救命稻草""最近實體書店越來越少,從前我們可以批發給四五百家,現在只有一兩百家和兩大機場。比如很有名的季風,我們以前一個月有十來萬的書給他們,現在一半都沒了。電子商務衝擊很大,特別是淘寶、天貓,比我們這個批發市場還要便宜。沒辦法做了,我們只有在天貓自己做,再開實體店成本太大。實體店費用大啊,要門面要人員,網上開個店十三萬就OK了。"王寧說的天貓,已經成為實體書市求變的最後稻草,"文廟每家賣的書都不一樣,賣雜誌的有六七家,小孩書五六家,還有就是教輔書,接下來就是社科文藝,旅遊書沒有人跟我爭。我這裡有一部分在淘寶上批發零售,有一部分批發給書店,銷量不錯,只是這兩年做書不賺錢,以自存倉出版社給你一本書十個點(9折),你賺一個點,現在一本書只能賺0.3個點!這是競爭,你不做有人做。我在網上做,一本書平均下來只賺一到兩塊,現在利潤大不如前。"王寧算了一筆賬,一個放書的倉庫十萬左右,兩個店鋪租金十四五萬,現在實體書市每天收入五千多,網絡銷售每個月十萬左右,周日書市強制休息,一個月還得刨去四天收入。"我除了賣書沒其他收入來源,雖然現在書市不好,我也不能捨棄,我們開店容易舍店難啊。"王寧賣書,也"看書","就看封面,你得把封面記住啊。"他做旅遊書,但是從來沒旅遊過,"別人都問,你和你愛人出去玩過麼,我都回答'很少',因為從沒出去過嘛。我家5歲的兒子今年非要出去,去哪兒?威海,機票剛訂的,我總算能跟人說我也是出去旅遊過的人了。"此時,朋友的微信來了,"晚上喝酒!哎,這活還沒好呢。"王寧很樂觀,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書會消亡,"我不喜歡看書,可我偶爾還會抱一本看看。"民營書店找出路:要麼做電子商務,要麼進軍二級批發市場"該賺的十年前都賺完了"小趙是一家民營書店的採購,他講話時不停拍桌子,作為民營實體書店的從業者,他有太多東西想要表達,"民營實體書店越來越難,出版社現在也在做網絡銷售,書都是他自己的,可以賣最低價,我怎麼可能賣得過它。二級批發市場我們也做不過,出版社以前給我們的折扣和批發市場是一樣的,出版社以前願意和我們書店直接聯繫,但現在願意合作的出版社越來越少,因為你銷量太低,回款率慢,他們更傾向于二級批發市場的人來做。""網絡我們更做不過,京東、當當前幾年也是賠本賺吆喝,這幾年上來一點,他們直接從出版社拿,扣點比我們低,而且賣不掉的全部放倉庫,不退貨,出版社喜歡得不得了……我覺得像有文化底蘊的品牌民營書店,更多是政府來支持,做成不盈利機構,讓這塊牌子永遠存在。我們現在從文廟進貨只占20%到30%,進貨量逐年減少,我從出版社拿五折,文廟發給我六折。最輝煌的時候我們每天實銷五十包到一百包,每包一千塊。現在一天十包已是極限。現在不是做書賺錢的時候,該賺的十年前都賺完了。"小趙說。"實體店根本問題在自身"網絡是衝擊也是趨勢,小趙認為,實體書店完全可以考慮進軍電子商務和二級批發市場。"文廟里很多家都做電子商務了,但天貓裡面大有學問,不是誰都能做好的。王寧家的收入並不算好,像悅悅書店一年要做七八千萬呢,花山書店、鏡湖書店也都很賺,只是利潤很薄。實體書店做不過他們,全中國好的出版業,無論是哪個渠道,都不願意給我們做,出版社願意給二級市場做,也給網絡提供優勢。"小趙說的悅悅書店,一面做批發一面做零售,它是實體書店中做得最成功的之一,壟斷了公務員考試等考試書,其實這也是實體書店的出路——進軍二級批發市場。小趙所供職的單位是賣雜誌起家的,但是老闆非但不願進軍電子商務,也不願進入二級批發市場。從業18年的小趙看得清楚,"我們當時一本雜誌賣掉2000冊,雜誌社一共發5000冊,他還給別人幹嘛?都給我們做批發好了。當時競爭很殘酷的,老闆考慮這塊算了,還是不要做了,不然會跟二級批發市場關係鬧僵。甚至出現這種情況,一種書每家都有,我們為了擺平關係每家都進一點,人家5.5折進來給我們5.8折,最後我們自己主動提到了6折。大家都在嚷嚷實體書店不好,根本問題在於自身,人家也有做得好的,所以千萬不能去怪市場啊!"小趙認為二級批發市場很重要,"因為今天出版社不給你貨了,你要有地方拿貨,二級市場是最後一條路,別把最後一條路關掉,及時付款,不然賣什麼啊!你越是沒有東西,越是賣不掉越是沒人來。""搬家是好事,環境好了"小趙認為,搬離文廟不是二級市場的淪陷,而是計劃中的事,"好幾年前就在說,我個人感覺跟任何衝擊都沒關係,上海是有文化底蘊的地方,我走過全中國的書刊批發市場,但上海的是最小最差的。我從業18年,一直在文廟做,那裡基本沒變化過,常州的都比上海好,人家至少是室內的。搬遷是好事,整體環境變好,若干年後形成好的氛圍,相信還可以上去。"雖然地方遠了,但是電子商務恰好彌補了這種距離,"我上次跟王寧提了辦法,大寧很遠,客戶拿貨怎麼辦?你現在有天貓,直接開批發口,大客戶不用來,網上給他送過去。門面總歸要一個,趨勢目前就是這樣,實體書市的觀念慢慢在轉變,我們現在這樣養著它,也是期待市場的回歸。"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文廟書刊交易市場難現昔日輝煌。 /CFP迷你倉新蒲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