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新加坡

自2008年雷曼兄弟轰然倒塌所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以来,儲存世界已经在二战后最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和萧条的阴影中度过了五个年头。作为改变世界既有权力格局的根本性事件,起源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曾一度引发学界和公众对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是否会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脱钩"(decoupling)而独立走出衰退阴影的激烈讨论。从以往危机经验来看,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发达国家的需求,因此每当西方经济体陷入低迷,东方国家的出口和投资就会立刻受到很大牵连,甚至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形下,东方对西方体现出了一种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反思这次危机,是否是同样一种格局呢,还是确实出现了敏锐人士所提出的"脱钩"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主要成因是什么?对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会产生怎样的深刻影响?这些都是危机五周年纪念时需要研究的全局性问题。 "脱钩"的存在和被低估的东亚 在全球化市场体系和高新技术浪潮的背景下,世界局势的发展速度之快往往超过人们对周边事务的认知。"脱钩"一词的提出,起源于部分对东方快速而大规模崛起有深刻而清醒认识的西方观察家们,然而,这一概念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一经推出,便遭到一些主流西方分析人士的嘲笑,认为高度依赖西方的东方经济,不可能在超级大国美国陷入深度危机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基于这种惯性思维,在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华尔街爆发之后,西方媒体立刻将这次危机冠名为"全球金融危机",将随后的经济低迷定性为世界范围的大衰退。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97年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首先爆发的金融危机则在当年被简单称之为"亚洲金融危机"。 然而,从2008年以后的发展现实来看,这轮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虽然确实对世界各地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但受灾程度最大的地区无疑是同属西方发达世界的美、欧两地,对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东亚地区而言,"脱钩"现象非常明显,中国、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不仅迅速从危机中复苏,而且在美债、欧债危机的阴影下,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轮独立行情中,中国的表现最为抢眼,经济增长在2009年成功保八之后,2010年、2011年更是连续超过9%,如潮水般涌向海外的中国游客和投资者和美、欧本地低迷的市场行情形成强烈反差,连英国广播公司(BBC)都拍摄了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以描绘中国崛起对西方经济上的威胁。对于高度依赖西方需求的东南亚而言,这次美欧金融危机同样没有阻挡这一区域在06、07年形成的良好发展势头,印尼凭借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快速增长成功成为东南亚唯一加入G-20俱乐部的国家,这是在西方八国首脑会议(G8)主宰世界经济秩序的时代所不可想象的。即便被视为对西方经济高度敏感的外向型经济体新加坡,在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只微微下滑2%,次年更大幅反弹14.5%,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增长期。由此可见,"脱钩"现象不仅在东mini storage存在,而且比人们预想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东亚地区的潜力和韧性在金融危机之前被严重低估了。下一个兴奋点——庞大的东亚需求 今天,"脱钩"已不再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然而,对东亚潜力的低估今天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当前对东亚发展前景的一大忧虑来源于对东亚经济结构过分依赖外需而内部消费不足的理解,认为东亚消费的增长仍然缓慢,不足以弥补美欧缩减的需求部分。然而,如果回顾过去五年的变化,人们会发现东亚的内部需求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日益强大,已经部分取代了西方萎缩的需求而成为消化自身庞大生产能力的新源头。以中国汽车销量为例,2005年分析师给出的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时间表在2015年之后,但此后不断提前,直到2009年出乎意料地成为现实,到2011年中国的销量竟然反超美国近600万辆,令世人震惊。同时,金融危机后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对外部商品的需求逐步从矿石等原材料向奢侈消费品、农产品等转移,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在消费方面的规模效应正不断显现。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东亚区域发展来看,欧美需求的持续低迷促使东亚经济体之间加强对彼此需求的依赖。各国基于密集人口分布而建立起来的需求规模不仅将使本国产业更具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区域内其他经济体减少对美欧等外部需求的依赖,从而降低经济波动性及加速整固和一体化进程。以中国和东盟(亚细安)贸易为例,中国对西方尤其是欧盟的贸易减缓正在被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强劲增长所弥补,这很大程度解释了中国贸易近年来在美欧需求减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现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8.6%,而同期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为21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高于中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无论对于中、日、韩还是东南亚各国而言,彼此的庞大市场都是消化本国生产能力的重要需求。与欧美需求相比,这种来自区域内的需求已不再是可有可无。 麦克尔·波特在其经典之作《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中强调,一国的内部需求与生产要素、支持工业和公司战略一样,是决定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在过去,人们过度将东亚的经济成功解释为生产要素和政府支持的结合而忽视其潜在庞大内需的存在。未来,随着这一世界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消费潜力被不断激发,东亚地区的增长对欧美的依赖将会不断减少。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从2008年以后的发展现实来看,这轮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虽然确实对世界各地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但受灾程度最大的地区无疑是同属西方发达世界的美、欧两地,对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东亚地区而言,"脱钩"现象非常明显,中国、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不仅迅速从危机中复苏,而且在美债、欧债危机的阴影下,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