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十六字方針”:開拓發展新境界
本報記者 李冬明2013年日曆的最後一頁剛剛翻過。回顧這一年,自存倉江西經濟"健步走",實現了總量和質量的"雙提升"。回顧這一年,民生工程"一路小跑",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站在2014年的歲首,傾聽"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的"和弦",4500萬贛鄱兒女更多了一份自信和定力。戰略布局,以江西發展重大問題為導向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江西如何與全國同步邁進小康?調結構、轉方式已成為發展的主要任務,國內區域發展競爭日益加劇。作為欠發達省份的江西如何應對爬坡過坎的挑戰?一些地方空氣汙染、水汙染、農村面源汙染等問題日漸突出。江西如何保持引以為豪的生態優勢和綠色品牌?不進則退,形勢逼人。2013,江西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階段門檻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發展不好更不行。"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強衛的講話引起廣泛共鳴。去年3月份開始,初到江西工作的強衛書記馬不停蹄地跑遍省內各設區市,進行調研,熟悉省情,向群�學習,向專家問計。在深入調查研究、深化省情認識的基礎上,省委召開了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方針。視野的寬度、眼界的廣度,決定思想的深度、決策的高度、工作的力度。"十六字方針"核心內涵可以概括為"一個奮鬥目標、三大工作主題、一個重要保證"。其中"一個奮鬥目標",就是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引領,確保江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由此,江西的發展理念和戰略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系統部署,在新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回顧2013,圍繞著 "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這三大工作主題,一系列創新升級、科學系統的部署密集出台實施——區域發展升級,昌九邁向一體化,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局面喜人,以"贛州"為中心的贛南與以"昌九"為中心的贛北遙相呼應之勢加快形成。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贛西地區加快轉型發展。"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加快形成。迷你倉出租業強省戰略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本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放手發展;重點產業規劃修編完善,像發展工業化城鎮化一樣推進旅遊業發展,並謀劃部署了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產業工程和重點產業項目。新一輪"央企入贛"、贛台經貿文化合作交流、"中國光彩事業贛州行"順利推進。江西與科技部、中國國際商會,以及中科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廣泛開展戰略合作。全省籌集財政性資金700億元,辦好了民生工程76件實事;廣大幹部群�普遍反映的收入偏低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全省棚戶區改造開工13.97萬套,基本建成8.66萬套。同時,堅持城鄉統籌、鎮村聯動、互惠一體,著力統籌推進城鎮化與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綠色產業體系加快構築,循環經濟加速發展,生態安全進一步保障,江西正努力向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省邁進……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十六字方針"對江西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正持續迸發。真抓實幹,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實生效"只說不做不行,說了做了沒有成效也不行。""實幹興贛"是十六字方針的"一個重要保證",強調通過進一步提振精氣神、增強執行力、立好風向標、把好廉潔關,努力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正是因為真抓實幹,許多地區和部門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南昌市探索土地經營權流轉、戶籍制度的改革;贛州嘗試金融和物流的創新;新余迅速�動公車制度改革;吉安採取合作辦校、醫院托管等形式發展社會事業……站在歲首,展望2014。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指出,2014年,真抓實幹、狠抓落實是省委工作的一個重要基調。一抓到底、務求實效。今年,我省將扎實推進"1+N"文件的落實,把省委《實施意見》列出的改革任務分解到省直有關部門。全省將繼續堅定不移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持之以�抓產業、抓項目、抓投入,大力發展服務業,著重發展旅遊、文化、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同時,主打綠色、循環、安全品牌;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進一步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藍圖已繪就,實幹正興贛。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