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她聽信“理財經理”的話填上了對方提供的手機號

  20萬元存款是怎麼從設有密碼的銀行卡里被偷走的?  她聽信"理財經理"的話  填上了對方提供的手機號  警方提醒:面對不明來歷的電話,一定要慎之又慎  □通訊員 徐卉婷 潘夢迪  本報記者 朱寅  早報訊 每到年底,總是各大金融機構競相推出高利率理財產品的高峰期,這也讓一些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機"。  近日,家住海寧市區的高女士在購買了一款理財產品後,卡里的20萬元卻不翼而飛。  通過調查,警方揭露了一條新的騙術。  陌生的"理財經理"  幫她購買高回報理財產品  "您好,我是××銀行的理財經理,我們最近推出了幾款新的理財產品,不知道您是否有興趣投資?"  今年1月上旬的一天,家住海洲街道的高女士接到一個理財產品的推銷電話,產品回報非常誘人,而且還是專門針對銀行VIP客戶銷售的,利率比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要高出3%-4%,最高可達9%的收益。  而高女士手頭正好有一筆閑錢,思前想後還是覺得買理財產品比較安全。  於是,當這位工作人員再次打來電話時,高女士就按照提示到該銀行辦理了一張VIP銀行卡,把手頭的20萬元閑錢全部存了進去。  一切辦妥後,理財經理稱,辦理認購業務要一周左右,到時候再到銀行簽訂合同就可以了。  卡在手上,密碼就自己知道  20萬元卻不翼而飛  一周後,高女士來銀行簽訂認購合同,卻被告知從未發行過這樣一款理財產品。再一查那張卡,餘額顯示為0。打"理財經理"24小時迷你倉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冰冷的聲音:"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已停機。"銀行方也證實,根本不存在這樣一位"理財經理"。  VIP卡明明在自己手上,密碼也只有自己知道,錢到底是怎麼丟的?  在民警的幫助和提醒下,高女士回想起有一個細節非常可疑:辦卡時,"理財經理"稱為了儘快認購到該款理財產品,須在"電話號碼"一欄填上他提供的電話號碼。這正是鑄成20萬元被盜的"罪魁禍首"。  民警查得:這人曾用高女士的身份註冊了一個支付寶賬戶,綁定了那張銀行卡,辦卡時填寫的嫌疑人手機號,間接幫助嫌疑人身份證、開卡信息、支付寶賬戶及手機號碼全部保持了一致,從而讓狡猾的嫌疑人順理成章地分幾次將卡上的錢全部轉到了支付寶上。  此案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民警將全力追查被盜款的去向。  警方提醒:面對陌生來電,  一定要慎之又慎  隨著數字化信息的不斷發展,也讓不法分子有了越來越多的可趁之機,比如點點手機就能購物,憑個驗證碼就能完成各種支付。此案中,警方認為有以下幾處值得防範的地方。  首先,接到陌生電話,須詳細詢問對方的姓名、職務、部門、工號等信息,並與該部門進行仔細核對。  其次,面對條件十分優厚的理財產品、中獎信息等資訊要格外留心,切記天上不會掉餡餅,無法判斷真假時一定要到相關部門當面咨詢,反複核實。  再次,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及密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要嚴格保護,除法律規定必須提供的情形之外,絕對不能外泄。迷你倉旺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