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通關改善要打硬仗

入境處昨公布,去年有逾2.迷你倉7億人次經香港各口岸出入境,訪港旅客超過5400萬人,內地訪客佔4050萬,每日超過11萬人。數據說明本港仍是內地遊客最愛光臨的城市,亦凸顯了兩地融合,形成共同生活圈的現實。人流有增無減,此為香港帶來龐大經濟利益的同時,更考驗政府整體接待能力,作為香港第一關的入境處,更應與時俱進,加大投入資源,完善相關安排和配套設施,保證足夠人手和方法應對不斷增長的客流量,進一步改善通關效率,便利訪客快捷通關。 入境處預計農曆新年假期間,約有793萬旅客經各海、陸、空管制站進出香港,較去年同期增加約9.2%,當中逾七成旅客是經各陸路口岸入境。節假日人潮逼爆各口岸的場景,近年屢見不鮮,入境處對此也加強了應對措施,包括抽調人手支援各管制站前線,減少前線人員休假,加開檢查櫃�及通道,疏導人流及車流等。多年以來,面對持續上升的旅客流量,入境處有效執行出入境管制工作,推出提升通關效率的措施,為旅客提供更大的便利,值得肯定。 但須指出的是,通關口岸大排人龍,正從假日期間逐漸擴展到平時,反映訪客持續增長趨勢,對各口岸的壓力有增無減。事實上,本港推出e道10年,由最初只有3條增至現時425條,使用量達到9.5億次,增幅驚人,但仍未能根治過關難題。而啟德郵輪碼頭營運,高鐵開通、港珠澳大橋通車、蓮塘口岸建成使用等,都將帶來大量潛在旅客。據本港接待旅客能力評估,預計3年self storage訪港旅客將增至7000萬人次,到2023年更超過1億人次,這勢將給入境處的工作帶來更大壓力,更考驗通關服務的能力。 近年來,港深兩地在口岸硬件建設、設施改進、通關便利化和機制改善方面,都作了不少努力,包括落馬洲、深圳灣口岸的建成啟用,延長通關時間,推廣e道等措施,令口岸通關的能力大有提升,通關效率也大有進步。但這樣仍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流情況,經常可見,內地遊客的龐大人潮在香港關口堆積,高峰期的候檢時間越來越長,工作人員不僅屢遭抱怨和投訴,等候遊客鼓噪的現象也時常發生。尤其對比深圳關口通關速度的快捷,本港的通關安排不足之處較為明顯,有必要查找欠缺,加速改善。 一方面,政府應加大投入,以超前眼光、科學規劃和增加口岸建設,以適應兩地經濟融合和人流增多的需要;更新電腦系統並增加閘機,普及自助過關;進一步加強兩地合作,做好聯動分流人流車流,紓緩口岸負荷,以及評估遊客增長趨勢,港府資源適當向入境處傾斜,增加必要的人手。 另一方面,入境處也要善用資訊科技及靈活調配人手,在邊境管制站的現場管理、應變能力和統籌安排應更加科學合理。譬如有旅客投訴,高峰期時香港關口e通道開放不足,讓自助過關也要排長龍,這就涉及管理不足的問題。 香港關口的出入境腸梗堵,肯定會影響到香港形象,令人質疑香港旅遊環境和接待能力。通關改善要打硬仗,切不可推搪拖延。 香港商報評論員周武輝迷利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