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設入境稅趕客 得不償失

迷你倉價錢  香港可否承受更多旅客?市民抱怨迫爆,有議員提議設入境稅,減少旅客人數、增加稅收。惟趕客心態有否顧及旅遊的經濟利益?惹旅客反感又損好客形象,弊多於利。  港府早前公布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預測2017年旅客將達7,000萬人次,2023年料達1億人次。旅客鍾愛香港,但港人對不斷上升的旅客卻既愛又怕會迫爆。  昨日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提到,特區政府留意到市民對旅客持續增加的關注,又指中央同意暫不增加個人遊的試點城市,以及暫不擴大一簽多行的試點範圍。  他認為本港無條件為個別組群旅客或整體旅客人數設定上限,但有議員則分別提出設旅客入境稅。  人民力量陳偉業指,港人在銅鑼灣、旺角「無位行」,提出內地旅客入境稅來控制人數,也可打擊走私奶粉的水貨客。  固然,內地旅客佔訪港旅客總人次比率較高,但針對內地客來港才須額外多付金錢,對於現時社會上對內地人的負面情緒,則無疑火上加油,也惹歧視爭議。  至於另一建議設入境稅的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則認為向所有來港旅客收取,可擴展稅基,為港府每年帶來為數不菲的額外稅收。另外,現時訪港旅客不少屬非過夜旅客,消費較少,他認為,若設入境稅,即日來回的旅客或會減少,但仍保留過夜高質素旅客。泰擬向旅客徵稅 業界反對  去年超過5,400萬旅客人次訪港,若一如報告預測,2017年增至逾7,000萬、2023年達1億人次,徵入境稅必然帶來可觀收入,若不論內地或外國旅客統統都收,又是否值得考慮?  事實上,向旅客徵取入境稅,曾在泰國鬧出風波。泰國政府去年10月宣布,擬於今年初開始,逗留超過3日旅客須繳交500泰銖(即118元港幣),不超過3日者則每日30泰銖,估計每年帶來100億泰銖(約24億港元)收入,當地官員指,旅客在當地享用公立醫療服務後走數,稅收可用於支付「壞帳」。  當地旅遊迷你倉最平大為反對入境稅,認為令旅客反感,與泰國推廣旅遊背道而馳,建議最終亦不獲通過,不了了之。  地球另一端的意大利首都羅馬,卻成功落實向旅客收取1至3歐元(約11至32港元)的稅款,入住酒店或到旅遊景點如博物館便要付費。但和泰國一樣,出發點並非為趕客,而是因意大利政府減少對當地的撥款,唯有向旅客收取稅款,作為當地保育文化遺產及城市建設之用。  以本港去年有5,400萬的旅客人次來說,即使只收每人10元,一年也可為庫房帶來逾5億元收入,固然有幫補作用,若用於旅遊業相關發展,如效法羅馬,用作支持文化保育或本地旅遊業發展,應該不乏支持。又或現時港人搭飛機離境要繳交120元離境稅,若以旅客入境稅來抵銷部分離境稅,也可換來掌聲?  香港是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對各地旅客有一定吸引力,設入境稅或多或少會減少旅客數目,當街道商場擠迫程度減少,但同時間意味本港要承受旅遊收益下降,是否符合本港整體利益?你揀人人揀你 旅客恐厭棄港  此無疑是砸旅遊業飯碗,無論銀碼多少,也會惹旅客反感不快。本港作為旅遊之都,若搖身變為「趕客之都」,即使旅客願意付入境稅,會否也減少在港消費,或下次再來遊玩的意慾?  旅遊業帶來經濟利益及製造大量職位,2012年,預計旅遊業總收益達到3,065億元,趕客恐得不償失。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昨回應入境稅問題時,並無明確答案。市民對本港旅遊承載力的憂慮,可以理解,但入境稅並未見得能幫忙。  綜觀其他亞洲地方如新加坡、台灣及澳門等,近年積極發展新景點吸納更多旅客,港人卻對旅客嫌棄,別忘了,你揀人、人揀你,旅客對香港也可能變心,或許有天也對這彈丸之地感沉悶,趕客會否自招惡果?  不如從發展更多旅客配套�手,如開發更多購物點,分散內地旅客到各區,避免旅客只集中到廣東道、銅鑼灣等地區,積極發展更多景點,做好東道主的角色,那港人及旅客皆雙贏。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