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全國版) - (百兆寬帶助力“全光纖化信息小區” 獵德複建安置區 過上“數字”生活
24小時迷你倉"沒學會用電腦上網以前,只能在家看看報紙、和家人、鄰居聊聊天,生活沒有現在這樣豐富。"71歲的李錦銳是廣州獵德村民,2010年,全村人搬進了百兆光纖入戶的獵德複建安置區,過上了"數字"生活。年三十用IPTV看春晚搬進新小區的這幾年,李錦銳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晨喝完茶,他會打開電腦,看看實時發生的新聞。"電腦上的新聞比報紙上快多了,而且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可以自由選擇。"電腦是兒子專門為他添置的,李錦銳說他愛看國內、國際時政要聞,對娛樂八卦不感興趣。"我看電腦,老婆看電視,互不干涉。"言談間,他的臉上一直帶著笑意。李錦銳的妻子姓梁,也已年近七十。見到記者時,她興高采烈地捧著iPad向記者展示去年在美國旅遊時拍下的照片。"出發之前,我專門在廣東IPTV上看了幾集旅遊節目。"說著,她打開電視,選擇"高清紀實HD",再進入"地理頻道",一系列製作精良的節目展現在眼前。梁女士告訴記者,平日里在家看電視的時間很多,既可以點播、也可以重放,"最喜歡看北京、上海、安徽和湖南台的節目"。她還說,IPTV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看想看的節目,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為了看節目而專門守候在電視機旁。梁女士熟練地連接著Wifi的iPad上"刷"了幾下,打開在線音樂播放軟件,輕點"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曲蘇聯老歌回響在客廳里。她告訴記者,上小學的外孫特別會用電子產品,"手把手"教她使用平板電腦,在線聽歌。春節臨近,作為女主人的梁女士也為全家團聚張羅忙碌。"大年三十的'例牌'肯定是看春節聯歡晚會啦!"不過,她告訴記者,自從有了可以點播的電視節目,全家人只"挑"春晚中好看的節目看,"如果不好看,電視里還有那麼多節目,當然看其他啦。"借光纖網絡憶軍旅時光獵德村位於廣州老城區的東邊,是一個擁有900多年曆史的村子。李錦銳說,李家在獵德村已經住了17代,到兒子李俊寧,已經是第18代人了。記者來到李家時,李俊寧用臥房的台式電腦看最愛的軍事節目。他的"低頭族"表弟正坐在一旁,用手機觀看正在熱播的"臻高清"版"愛情公寓"。房間外的獵德大橋上,車來車往,甚是熱鬧。1995年至2000年間,李俊寧參軍入伍。"雖然已經退伍十幾年了,但是對軍隊的情懷一直都在。"說著,李俊寧打開鳳凰網,在搜索欄輸入"部隊"兩個字,一系列與部隊有關的視頻展現在眼迷你倉旺角。"我最關心的還是空軍的發展!"李俊寧說,家里的網速從512k到1M,從4M再到12M,到如今的100M,價格並沒有貴多少。"259塊一個月,能夠滿足全家需求"。記者瞭解到,獵德村是廣州首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在其改造的過程中,中國電信採用了最新最先進的技術建設"全光纖化的信息小區"。村民回遷後,這個光纖網絡還開始提供百兆寬帶、高清電視、語音通信等"三網合一"的信息服務。"網速升級的這些年,中國的戰鬥機也更新了好幾代呢。"李俊寧記憶猶新,他說,網速還是12M的時候,"一放視頻就開始卡,還要緩衝半天,現在用慣了100M網絡,去其他地方上網都不習慣了"。他告訴記者,雖然和老戰友無法通過網絡聯繫,但從網絡上看到的軍事新聞,大大彌補了他對軍營的思念。在李俊寧8歲女兒的房間內,張貼著一張寫有"信息積極分子"的獎狀。原來,女兒李佳嬈深受父親影響,從小對空軍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寫下了一篇名為"我的航空"的文章並配上了插圖,獲得了學校嘉獎。十幾秒上傳數百兆文件在獵德小區的一間出租套房內,十幾台筆記本電腦正在同時運作。廣東金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隆春雄告訴記者,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企業提供網絡服務,比如為電話、網絡、門禁、監控和服務器等設備設計布線等。"我們的工作對網速要求很高。"隆春雄告訴記者,由於業務需要,公司常常需要上傳幾百兆大小的電子版建築圖紙,"只要十幾秒就能上傳完畢"。他表示,對於他所在的行業而言,快速的網絡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其實,對個人也一樣,現在離開網絡都不知道怎麼生活了。"隆春雄回憶道,早在使用ADSL撥號網絡時期,"為了給別人拷一個文件,常常需要帶著U盤或移動硬盤,靠兩條腿'人肉'送到對方公司去。"更加不方便的是,有時一個U盤容量不夠,必須把一個文件夾拆分開來。由於公司業務不僅僅在廣州市區,遇到客戶在省內其他城市或省外,"為了送個文件,坐飛機過去也很正常"。"不過,那個時候,能夠提供超大附件上下載的郵箱也非常少。"隆春雄感嘆,通信行業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不僅帶來了更快的網速,也為公司帶來了不少機遇。"通信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我們的發展也越來越好。"這幾年,這個只有20多人的公司已經達到一年幾千萬元的業務量,平均年增速在30%到50%。●南方日報記者 唐柳雯統籌 謝思佳圖片說明:CFP供圖mini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