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比特幣與郁金香
在有文字記載的世界金融史上,迷你倉西貢第一次金融危機發生在1637年的荷蘭,被稱為"郁金香泡沫"。1593年,一位名叫格納斯的荷蘭商人將郁金香從土耳其進口到荷蘭。起初,郁金香因價格比較昂貴,只是在比較富有的植物學家和花卉愛好者中流行。但到了16 34年左右,隨著大量投機資金的介入,郁金香卻成了被"爆炒"的對象,價格一路飆升。在1637年2月的一天,一直狂漲的郁金香價格突然掉頭暴跌,許多投資人在這次金融海嘯中彈指間血本無歸、傾家蕩產。現在,一種令人抓狂的新"貨幣"———比特幣,卻悄然攪起了又一股金融旋風。11月19日,在日本Mt.Gox交易平台上,每枚比特幣的最高價攀升至900美元;在中國BTCChina交易平台上,竟然摸高至6989元人民幣。而2012年年底,比特幣的價格還只有13美元左右。比特幣(Bitcoin,簡迷你倉將軍澳BTC)是一種加密電子虛擬貨幣,2008年11月由一位化名為中本聰的人首先提出。但與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傳統貨幣不同的是,BTC不依靠國家貨幣機構發行,而是基於一套密碼編碼,通過複雜計算產生。BTC產生之初,支持者只是相互間玩電子貨幣遊戲,1美元可以買1000多枚BTC。但2010年5月21 日,一位網名為Laszlo的人,用1萬個BTC(當時相當于25美元)購買了Pizza優惠券。這樁買賣標誌著BTC像真正的貨幣一樣具有了支付功能。如果那位賣Pizza優惠券的人將1萬個BTC保留到今年的11月19日,其價值是900萬美元。三年半時間,25美元翻了36萬倍,漲幅何等驚人!300多年前的"郁金香熱病"只是歷史一瞬。但願這種曾在荷蘭流行過的"熱病"不要在當今世界再次複發。(摘自11月25日《中國青年報》作者張興慧)迷你倉尖沙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