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洪水橋有力成為第二個經濟中心
只有規劃得宜,迷你倉最平洪水橋新發展區不但是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現代社區,更可幫助香港進一步發展生產性及消費性服務,成為中環以外的第二個經濟中心。在洪水橋新發展區的諮詢文件中,我們喜見規劃中有為生產性服務行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特別為物流、資訊及通訊科技、檢測及認證行業規劃用地。香港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發展先進,在世界經濟論壇的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中全球排行13,大大領先內地(排行51);內地正在銳意發展資訊及通訊科技產業,在CEPA 的安排下,香港的服務提供者可以參與內地大型資訊科技項目的管理,也可提供應用軟件的設計和開發服務;今年開始,甚至可以在前海和橫琴提供跨境資料庫的試點服務。經濟支柱可供發展香港資訊及通訊業界在內地市場的發展空間正在擴大,在靠近邊境的洪水橋劃地,讓業界在此設立營運總部或支援中心,既可接近客源,也方便跨境營運的資源調配,提高效率,實屬高明及有遠見的安排。檢測及認證是2009 年政府界定的六項優勢產業之一,雖然過去四年的進展暫時似乎比較緩慢,到2011 年,產業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與2008 年相比只增長19%,在持續上升的生產總值中一直僅佔0.3%多一點,但是世界性的趨勢是愈來愈關注健康和產品安全,檢測及認證業的潛在市場正在迅速增長,尤其以內地市場的需求更甚。香港的檢測及認證業的專業水平甚高,在國際享有良好聲譽。這對內地的出口商品來說,受到國際認可的香港檢測及認證,十分重要。此行業過去未能迅速發展,與營運成本、未能有效向外推廣服務有關。在靠近邊境發展檢測及認證的服務區,除了可以降低營運成本,還可方便與客戶溝通、樣品運送,對行業發展應有很大幫助。洪水橋新發展區的規劃預留62 公頃作物流用途。物流是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但是在過去十多年來,由於我們的成本高昂,面對鄰近區域其他物流港的競爭壓力,增長並不理想;從2000 年到2011 年間,增長不到24%。大嶼山物流園的建議已討論多年,政府提倡高增值物流的發展方向,屯門和青衣也劃出物流用地,但我們更希望政府能夠提出一個協助發展物流業的整體策略。根據旅遊發展局的資料,自2003 年自由行開放之後,來港的旅客數目迭創新高,從2002 年的1500 多萬人次急升至2012 年的4800 多萬人次,十年間增長超過三倍(2013 年首三季度按年再升近19%),其中內地旅客已佔72%。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當中,無論過夜客的每天平均消費或是不過夜客的消費,均以內地客最高(接近2500 元),內地旅客可說為香港帶來巨大收益。從統計署的資料可見,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膳食服務在本地生產總值所佔的比例持續上升,至2011 年兩者合共佔去8.3%(略超過金融及保險的一半)。不過,巨大的旅客流量和隨�而來的消費需求,只集中在港島和九龍的幾個消費區,例如中環、尖沙咀、銅鑼灣、旺角等,甚至上水、粉嶺等地的幾個購物中心,對這些地區造成貨源、租金、活動空間等各方面的壓力,影迷你倉本區市民的生活,以致有人認為要限制自由行旅客的數量。這種因噎廢食的說法,當然不足取。刺激消費增加就業這些壓力和不便,主要原因是規劃配套未能跟上激增的人流和消費,解決辦法不是趕客,而是改善配套,增加供應。不過,如要擴大這些消費區的範圍,往往受制於現有的規劃格局和分散的業權,實行並不容易;即使可行,也需時甚久,因此要作躍進式的擴展,必須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去年,持續智庫的香港西北研討會中,雷鼎鳴教授首先提出在邊境設立大型購物商場的設想,指出這有助吸收內地的龐大購買力,同時也可紓緩零售業舖租猛升的問題。洪水橋新發展區將來完善的交通網絡,有助紓緩境內外絡繹不絕的人流;而且在這一大幅土地上從頭規劃,當有規模之勝,除了大型商場之外,更可有各式各樣的名牌旗艦店和趣味小舖、多樣風格的餐飲和娛樂場所,塑造成一個有規模、多元化的消費區,不但能為港九市中心區分流減壓,更可以展現新的吸引力,刺激更多消費,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這才是有利香港經濟發展的契機。無疑,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以及龐大的消費力,將繼續是香港發展的助力。但在西北建構一個新的經濟活動中心,除了吸納外來的購買力和輸出生產性服務之外,還應該�意考慮為新界西北居民提供必須的公共服務,以及發展能為他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行業。比方說,目前為新界西北提供普通及分科醫療服務的屯門醫院和元朗博愛醫院,一共只有2432 張病床,加上預計2016年建成的天水圍醫院提供的250 至300 張,大約也不過只有2700 張;可是目前新界西的人口大約107 萬,加上將來洪水橋新發展區約18 萬新增人口,平均每1000人也不到2.2 張病床,不但遠低於規劃標準的5.5張,與目前香港各區平均每1000人有2.9張也大大不如。旅遊醫療值得發展不過,最令人氣餒的是,在初步發展大綱中我們只看見就第五區(DCA5)的一幅地有「可能用作醫院和專科或分科診療所」的不肯定說法。我們不但希望政府能夠落實在第五區建設規模夠大的醫院,更希望政府考慮再進一步,利用較寬裕的土地資源發展旅遊醫療。政府把醫療列為六大優勢產業時,發展旅遊醫療是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的路向之一。香港西北有眾多的文化歷史景點,美麗的下白泥日落和著名的流浮山海鮮,洪水橋作為西北部的交通樞紐,絕對有潛力成為醫療旅遊的基地。香港的醫療服務水準世界知名,吸引力毋庸置疑,發展醫護服務除了惠及本區居民之外,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為區內創造財富,進而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我們不應只視洪水橋新發展區為新界的大型發展項目,而是必須把它定位為香港西北的經濟活動中心點,是香港第二個經濟中心,是推動鄰近地區協同發展的火車頭。須知道,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內地城市也在迅速進步,隨�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其他城市正躍躍欲試,更多的自貿區將接踵而來,香港的優勢總會受到一定削弱,我們的腳步不能放慢,必須在瞬息萬變的世局下,把握時機,向前推進。洪水橋願景系列.之二;之一刊11 月30日持續智庫劉百川儲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