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新動力 新農業

  杭州市農業局 徐德玉  當前,mini storage我省農業發展已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躍的新階段,農業經營主體,已由改革初期相對同質性的家庭經營農戶占主導的格局,向現階段的多類型經營主體並存的格局轉變,湧現出一大批新型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它們代表了新一輪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方向。  審視浙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等。它們在經營規模、輻射帶動、盈利能力、市場導向、產品認證、品牌建設、銷售渠道、資金籌措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但縱觀我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還存在一些瓶頸和難題,主要是:土地資源約束、金融服務滯後、支農政策脫節、後繼人才匱乏,必須加強改革創新。  一是要創新集體土地使用權機制。加快土地使用權流轉,在明確土地所有權、穩定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搞活土地經營權,實現"穩制活田",按照"依法、自願、有償、有序"的原則,完善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政策體系、建立土地使用流轉的組織機構、加大土地使用流轉的推進力度。進一步賦予村級集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自身土地用于農業用途的使用權和調配權。  二是要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大力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和機制,支持各類民營金融機構在農村基層建立信貸網點,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迷你倉的支持力度,簡化農業信貸手續;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抵押、擔保信用體系;完善充實小額信貸產品,建立靈活高效的農業融資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由省農險辦牽頭,會同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對目前設置不科學、不合理的保險條款組織各方專家進行討論修改。同時增加保險品種。  三是要創新支農政策機制。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基礎性、平台性等公共設施的投入和政策性扶持;要加大財稅政策的扶持力度,市、縣(區、市)財政要安排一定資金,支持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建議市財政設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專項資金。各級財政支農資金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農業產業扶持項目,凡適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的,要優先安排,對特定的農業扶持措施和政策,盡可能直接下達和落實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產自銷的農產品,免交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  四是要創新農村人才培養機制。投資農業的企業家、農村創業的大學生、本鄉本土的土專家和能人,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業主的主要後備力量,要對他們加強使用和培養,完善他們創業的政策體系和環境氛圍,保證他們"下得去、幹得好、留得住、有發展"。將他們培養成"懂科技、有技能、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農業帶頭人,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提供人才保障。文件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