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家電企業轉型別玩兒概念

家電互聯需要更多企業參與才能成形互聯網的發展給傳統家電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儲存倉"再不轉型就要被淘汰了。"有業內人士已經發出了恨鐵不成鋼的感慨。而面對互聯網大潮,部分企業也在著手進行"擁抱互聯網"的轉型。如康佳"雙十一"期間線上線下同價作促銷、長虹早些時候提出的家庭互聯網戰略等,對於這些嘗試性的轉型,有專家表示太過於表面化,企業要先轉變思維模式才行,不能讓轉型戰略變成概念。企業有雄心壯志但目前情況看還是概念10月中旬,長虹推出家庭互聯網戰略,未來,長虹將讓用戶家庭實現所有長虹家電聯動。而據長虹方面介紹,此次戰略將動用時下最為流行的大數據做支持,據悉,該公司已經於今年6月開始與IT公司IBM合作大數據中心,改變了此前入戶調查的分析方式。作為一個產品品類比較豐富的企業,長虹的家庭互聯網戰略看起來比較容易實現,正如長虹公關部回應的一樣,長虹希望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成為智能家電品牌的NO.1。從眼前利益上來看,長虹也因為這個戰略的發佈賺了一筆。據瞭解,戰略發佈之後,長虹股票已經出現了3次漲停,增幅也達到了50%,這對於一向"低價"的長虹股票來說很不容易。從長遠發展上來說會是怎樣?先來看看長虹產品現在的市場情況,在各個品類中,長虹產品並不是排名市場第一的,綜合家電企業中,海爾等企業排名靠前;彩電企業中,海信穩居第一,在這樣一種競爭環境之下,長虹躍居第一似乎還需要費把力氣。對於長虹提出的三年到五年內成為智能家電品牌的No.1,知名家電行業專家陸刃波更願意鼓勵地說這種目標算是企業的雄心壯志。從戰略的實際性來說又怎樣呢?長虹的家庭互聯網其實是希望用戶選購整套的長虹智能家電產品,通過長虹的智能控制,使得這些家電能夠聯動,從而更好地服務用戶。這種方式想必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正與海爾幾年前提出的家電物聯網相似。在經歷幾年的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之後,海爾的物聯網戰略開發了這塊空白市場,但還並未形成氣候。此前已經有業內認為家電聯動還只是一個噱頭或概念,現在長虹也希望自己的產品互聯網化,專家也給出了類似的觀點。"真正的互聯不是單一品牌產品的互聯,應該是任意品牌產品的互聯。"奧維咨詢平板顯示事業部總經理劉闖向北京晨報記者解釋,家電互聯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是傳統家電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方向,參與進來的企業很有遠見,但是目前參與的企業太少,又缺乏市場機會,消費者不一定會買單,所以能否實施還有待觀察。同時,劉闖也認為,正是因為參與企業少、產業未成氣候,一些行業標準還沒有建立,單一企業實施這樣的戰略確實存在一定困難。陸刃波也有這樣的觀點,他認為現在的傳統家電都在探尋轉型升級的方式,擁抱互聯網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式,但對於長虹這樣的家電互聯網戰略現在只是個概念,因為缺少好的外部條件,比如說規則和網絡信號情況,"這些外部情況好了,可能對產業有幫助"。互聯網化屬嘗試階段傳統企業要改變硬件盈利的思維在期待長虹家電互聯網的時候再看看其他企業的轉型模式。從2013年的市場情況看,做互聯網化產品似乎成了傳統企業的一步棋。前段時間TCL與愛奇藝推出了智能電視TV+、創維聯合阿里巴巴推出酷開電視新品牌,這些都被外界稱為互聯網電視,這是因為其中包含的不僅是能上網的智能功能,還因為傳統企業逐漸在尋找互聯網基因。與上述幾家廠商不同,康佳並沒有選擇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生產互聯網化產品,而是獨挑大梁造就了8核4K電迷你倉最平,並宣稱"康佳4K 不止于清晰",在高交會上,康佳4K電視的觸控功能也體現著互聯網時代的特質。對於擁抱互聯網,康佳也積極運用電商和微信等社交平台,"雙十一"期間,康佳成為首個宣布線上線下同價的產品生產廠商,並在之後宣佈創下4.1億元的業績。在微信公�平台上,康佳也註冊了多個康佳品牌有關的公�號,該公司市場營銷中心市場部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都是康佳進行轉型升級的方式。"像康佳這樣的企業是在經營層面上互聯網化。"劉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基於基因的不同,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傳統家電不會那麼顛覆,現在不能說誰家的模式是對的,或者是錯的,各個廠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嘗試。陸刃波也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目前康佳還在嘗試階段,這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而出身互聯網的樂視致新高級副總裁梁軍則認為,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最大的差異不是管理的不同,而是文化上的,傳統企業應該轉變靠硬件盈利的思維,作深服務才是互聯網基因的體現。晨報記者 陳瑞培■相關新聞效仿樂視超級電視營銷模式傳統企業也要加點創新傳統企業都是以做硬件為賺錢方式,當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公司進駐家電行業後,用互聯網內容賺錢才成為討論的話題。而對於在固有模式下生存的傳統企業而言,在轉型之際,或出于謹慎,或因經驗不足紛紛選擇了效仿互聯網企業的方式,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效仿並不是不好,只是應該在其中加入創新元素。效仿樂視模式 幾家成敗?2013年可謂是互聯網電視的發力年。不僅有互聯網企業的大舉進攻,也有傳統廠商不甘落後的轉型,於是各個品牌的互聯網電視紛紛現身。今年7月,樂視超級電視X60選擇在樂視商城以預訂、搶購的形式銷售。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陣模仿:電視盒子前輩同洲電子推出了互聯網電視,並在隸屬於同洲電子的電商平台飛商城上銷售;TCL聯合愛奇藝製造的電視TV+在京東商城首發,也選擇了搶購的方式;創維聯合阿里巴巴製造的酷開電視在創維的酷開商城和天貓商城同步銷售。再看內容和硬件的配合上,傳統廠商都掌握著硬件的優勢,在內容上似乎不那麼在行。樂視有樂視網的內容資源做積澱,傳統廠商也從中尋找到了靈感,他們紛紛與內容商合作,形成了內容與硬件的深度對接。據傳,就連剛剛收購PPTV的蘇寧雲商的下一步棋也是做一個軟硬件都有的互聯網化企業。互聯網帶來了很多機遇,模仿並不成為問題,只是回頭看客廳之戰打得火熱的九月和十月,這種模仿並沒有帶來更多的效果,但從市場關注度來說,傳統廠商的互聯網電視就沒有獲得更多的關注。何不在效仿中來點創新元素作為被模仿者,樂視方面表示,短時間內還不會有企業超越樂視電視的用戶體驗,因為樂視注重的是創新。"目前全球只有樂視一家做垂直整合,只有垂直整合才能不斷地做跨界創新,才能發揮出協同創新的作用。"樂視致新高級副總裁梁軍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很多的創新都是來自于跨界的結合點,很多創新來自于環節與環節之間的協同,"這是樂視的優勢"。他認為,傳統的經濟理論或產品理論,都是專注各司其職,之後再簡單的偶合,所以傳統企業要轉型應該做到創新,並且讓這種創新難被其他企業超越。業內人士也有這樣的觀點。一位互聯網分析人士曾這樣告訴記者,且不論樂視超級電視業績是否能長久飄紅,至少它的互聯網基因讓其更容易互聯網化,"樂視的CP2C營銷模式打造的是一個生態圈,要模仿,傳統企業應該加進點自己的創新,這樣才能及時轉型"。晨報記者 陳瑞培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