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佛山版

近段時間,迷你倉"生二孩"成了不少父母激動的字眼。上周五,國家"單獨二孩"政策傳出,雖然沒有設統一的時間表,但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不過,對於一�單獨家庭來說,卻被譽為糾結的幸福。雖然"單獨二孩"政策讓很多年輕人蠢蠢欲動,但高額的"養娃成本"成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那麼,在佛山養育一個"二寶"到底要花多少錢呢?[樣本]當然,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養孩子的成本是無法計算的,有錢就多花些,沒錢省著也可以。我們的調查樣本,選取的都是保證孩子能接受較好教育、過上不錯生活的家庭。而根據南方都市報和佛山媽媽網聯合推出的調查顯示,從懷孕到孩子大學畢業,在無大重大疾病的情況下,最保守的支出也得40萬元,而一路讀明星民辦學校和過優質生活過來得過百萬元。當然這是在物價不漲得離譜,不通貨膨脹的前提下。近六成受訪者猶豫不定截至記者發稿前,共有63位符合"生育二孩"條件網友參與了本次"曬養娃成本"調查,在被問到如果政策允許,會否生二孩這一問題,只有不到10%的網友堅決表示不考慮生二孩;有12.7%的網友表示已生育二孩。不過,卻也有57%的網友表示猶豫不定(計劃生二孩也在此列)。猶豫主因是經濟壓力大至於猶豫的最主要原因,超過七成受訪者選擇了"養育及培育成本高,經濟壓力太大"。養娃費用,確實是大多數網友最為揪心的問題。比如,佛山媽媽網網友添豬就坦言,自己根本就不敢算這筆賬。而育有一對雙胞胎的網友心心O軒仔寶爸表示,自己其實是只想要一個,因為養兩個孩子壓力太大。小康家庭 能省則省保守估計要花40萬元A.孕期檢查3500元記者走訪瞭解到,按目前佛山醫院的規定,孕14周前每月檢查一次;孕14-36周,每兩周檢查一次;孕36周後,每周一次。3500元是指基本的常規項目檢查,寶寶和媽媽各方面情況良好,不需要額外用藥和特殊檢查。孕期營養品、衣物等約6500元葉酸、鈣片、孕婦奶粉之類的,一般的小康家庭准媽媽都會按照醫生指示消耗些。整個孕期下來,總的消耗量至少得4000元了。再挑個走路平穩的cross平底鞋,幾套舒適的純棉家居服和哺乳內衣褲,再幾件質量和款式都過得去、有點品牌知名度的孕婦裝,加起來2500元已經是很保守的了。不請月嫂坐月子約花1萬元按照佛山市一、市婦幼保健院的收費,順產費用3500元左右,剖腹產則要5000元上下。注意,這是指母嬰健康狀況良好的費用。有錢沒錢,為了母乳餵養順利,坐月子產婦吃喝都是不能虧待的。假設一天的營養費在100元,兩個月下來就得6000元了。別被100元嚇到,還真買不了什麼東西。一隻土雞60元,一隻豬肚50元,一隻老鴿子30元……小康人家,這些都是坐月子的必需品。很克制地省下了請月嫂的6000大洋,還是得過萬呢!B.至少4萬元奶粉紙尿褲占大頭現在倡導母乳餵養,在採訪中,媽媽們也紛紛表示確是親力親為。因此在0-6個月,主要消耗落在了紙尿褲上。那用普通幫寶適(綠幫)計算,保守估計6個月下來也得1600元。該預算中,已假設偶爾會用紗布尿布。6個月後,添加輔食,再加上每個月吃一至兩罐奶粉,預算1000元還是蠻緊張的了。1-3歲階段,家庭月收入在10萬-15萬元/年的媽媽們普遍告訴記者,平均每月花在娃身上的錢得1500元。這段時期,奶粉是要吃的,紙尿褲是要用的,早教資料和玩具是不能不買的。另外,從出生開始到6歲(頭三年較多),兒童須接種疫苗,如全部選擇免費,那可以分文不花。C.7萬元以上報讀舞蹈繪畫等普通興趣班普通的幼兒園,每個月的托管費700元左右。再報個舞蹈班、繪畫班什麼的,這個費用加起來月均最少1000元了。另外,每個周末去公園玩或一次遠足,起步價也得100元,再加上衣飾和伙食之類的,月均2000元,三年下來就要7萬元了。D.8.4萬元以上開始交書本文具費就當讀的是普通公辦小學,不需要擇校費,而且義務教育不花錢。但書本費、買文具、兒童手機等各種東西,一年要2000元左右,六年12000元。衣物和生活費,平均一個月最少1000元左右。六年下來,總共72000元。中產家庭 生活優質讀明星民辦學校得花百萬A.7萬元V IP分娩室加金牌月嫂除了孕期檢查費、孕期營養品、衣物、生產費用外,生活水平高一點的家庭。還會在陪護方面多花一筆。市民鐘先生的老婆是新加坡華僑,跟隨鐘先生工作調動來到佛山。鐘先生工作繁忙,平時的產檢沒有時間陪伴在妻子左右,就預訂了佛山市婦幼保健院的V IP服務,不但免去了產檢排隊的麻煩,而且還有專人掛號、提醒。生產時住的是溫馨分娩室,配備了獨立衛生間、電視、音響、沙發等,而且還允許家屬陪同。當然,收費也是昂貴的,順產的住院4-5天,無特殊情況用藥大概1.6萬元;剖腹的住院6-7天,無特殊情況用藥大概2.5萬。鐘先生的老婆整個孕期的營養品、產檢費、加上月子營養費、金牌月嫂(7000元)等算下來,花了將近7萬元。B.20萬元以上名牌日用品、衣物和玩具根據採訪得悉,請完了月嫂,很多中產家庭會再聘請一個資深保姆,現在有經驗的保姆一般得2600元/月,三年下來9萬元。紙尿褲由幫寶適換成日本版的花王,價格得翻一倍,1歲前每月4-5罐奶粉,1歲後每月兩罐;費雪級別的早教玩具,一個踢踢琴self storage折也要六七百元,一個安撫海馬海淘約150元;再有英氏的衣服,隨便一套夏天爬行服100元,冬天外套700元……在隨機採訪中,家庭月收入在30萬元-50萬元的媽媽們則表示,這三年講究點,一不小心花在娃身上就得月均3000元。加上保姆,總數就是20萬元。在打疫苗方面,年收入超過30萬元的家庭,跟從高標準。記者根據佛山兒童預防接種預約告知表的價目表統計發現,自孩子出生到6歲(頭三年較多),疫苗接種費都選擇自費、進口疫苗,總額為7638.8元。C.18萬元以上報讀小主持人等獨特才藝班記者瞭解到,家庭年收入在30萬以上的家庭,為孩子選擇的幼兒園也多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打著國際幼兒園旗號的,比如羅村童夢城堡國際幼兒園、桂城的南海國際幼兒園、禪城的金地九龍璧IE C幼兒園,這些幼兒園每月的學費都要三四千元。此外,各種才藝班也是必需品。"現在女兒在童夢城堡幼兒園,每月的學費是3500元。另外架子鼓等樂器每月折舊600元,上周還剛剛報名參加了南海電視台的一個小主持人培訓班,交了19800元的學費。"育有兩個女兒的市民王太太說,每周末出去玩一次也要200-300元,平均下來一個人是100-150元。這麼一來,3年下來在一個女兒身上花的錢需要18萬多元。D30萬元以上到明星民辦學校就讀,又報鋼琴班在我們的採訪中,不少中產家庭都準備將孩子送到佛山實驗小學、南海實驗小學等一些師資力量雄厚口碑也不錯的民辦學校。而記者瞭解到,這些學校寄宿生一年的學雜費在3.3萬元左右,走讀生學費在1.3萬元左右。佛山媽媽網網友陳寶貝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除了學費支出,孩子學鋼琴每年還需要8000元左右,生活加衣物一年大概1萬元,總算起來至少是30 .6萬元。E.4萬元左右置辦學習用品的花費增加初中也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因此免學費,固定收取的雜費也不高。如果是公辦的,一學期雜費500元左右,三年3000元。學校內的補課費、興趣班費、伙食費也不高,每學期大概1000元,三年6000元左右。不過,孩子此時置辦學習用品的花費要高起來,電子辭典、M P3、電腦等,這三年內要花費數千元。這樣算下來,孩子在初中階段學習上花1.5萬元左右。在家里,主要是飲食、服裝和出門遊玩的費用,三年生活費要花2萬-3萬元。F.5萬元左右電腦等成為必需品如果孩子中考順利,考上了公辦高中,那麼一般每學期學費只要2500元/年,住宿費為1300-1800元不等。三年學雜費五六千元。高中學生對電腦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和需求,也比初中孩子要高,即便是家庭條件一般的,也會花掉五六千元給孩子買電腦等物品,有些受訪家庭更是不吝支出,完全滿足孩子的要求。總計算下來,高中三年孩子身上的總花費至少也得5萬元。而如果要交擇校費的,則要多加2萬-3.6萬元不等。G.8萬元左右除了學費住宿費,還有社交費用正規的大學,四年學費、住宿費加起來大概是2.5萬。按照當下的物價水平,生活、社交費用一個月1000-1300元,四年算下來得五六萬。那總計得8萬元左右了。E.14萬元以上生活費省著用也得月均2000元初中三年,如果讀的是華英中學、南海實驗中學之類的明星民辦初中,每年的學雜費也在2.3萬元左右。還有生活費、旅遊費、電子產品等加起來,三年約7.2萬元左右(月均2000元),三年總數就接近14.2萬元了。F.50萬元以上用于旅遊和出國熱身的花銷不可少如孩子上公辦高中,學雜費跟小康家庭差不多。但經濟寬裕的家庭在生活費、旅遊費的支出會多一些,普遍在5萬-6萬元間。高中階段,佛山一些明星高中都有公費生名額的了,民辦生的收費在這裡忽略不計。但像廣東省碧桂園學校這類為出國留學做準備的,其收費大概是中國部9.5萬元/年,國際部13.7萬元/年,住宿費3000元/年。G.七八萬到數十萬不等出國留學一年起碼多花20萬元中產家庭的孩子,大學預算總花費15萬-20萬元不是稀奇事。部分要孩子學會理財的家庭,預算也在7萬-8萬元。如有中外合作項目的專業,由於有一年在國外合作大學學習,則費用還要另外多20萬元左右。若高中畢業後就出國留學,賬目算起來更是嚇人。大學花費儉還是豐,還是得看家庭情況和個人消費習慣。[專家視點]生二孩不能光算經濟賬●于東輝,著名心理專家、心理治療專家、親子家庭教育專家生二孩對於養育孩子來說是件好事,一個孩子真的太孤獨了,有了兄弟姐妹後,獨生子女的一些性格問題常常能得到疏解。而于家長而言,多一個孩子普遍會給父母帶來更多正能量,尤其到了老年後孩子多的老人幸福感會更強一些。其次,兩個孩子性格一般會有互補性,更利於孩子的成長。這麼算來,生二孩還是很劃算的。所以說,不能光算經濟賬。不過,決定要生二孩還是得想好。對孩子成長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富養或窮養,而是父母的關愛。我們也接觸過很多低保戶家庭,可謂是窮養到極點,但也並未見這個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問題更多。其實,按照當前的政策,幼兒園、小學、中學階段,到普通學校上課,不上輔導班、不搞突擊培訓,不交借讀費之類的,花費並不是太多的。只是,現在的家長普遍有一種心理,覺得別人都在孩子身上狂花錢,自己不那麼做就會有心理愧疚感。22-23版採寫:南都記者 沈開倩迷利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